破解营商环境堵点,守好发展“生命线”
崂山区深化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服务,持续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崂山区瞄准“要素保障、服务集成、数智赋能”三个方向,深化流程再造、强化合力攻坚、优化审批服务,在青岛全市率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43条举措,全力破除涉及营商环境的各项“疑难杂症”,守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
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
大项目、好项目是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
崂山区优化组建了重大项目“一张‘点菜单’,全程帮代办”服务金牌团队,围绕重点项目主体登记、项目立项、用地规划、招标投标、市政报装、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和经营许可等全生命周期关键节点,设置八个工作专班,着力破解项目推进的难题和堵点。今年上半年,“金牌团队”已深入特来电总部基地、源嘉生命科技产业园等项目一线服务50余次,针对一汽解放等40个项目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了70余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问题。
将联合会商与一线服务有机结合,崂山区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精心打造了建设项目审批会客厅、营商共享会客厅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崂山区工作站等开放型合作服务平台,选派审批业务骨干组成专家团队,为办事企业提供“面对面”交流平台、“一对一”贴心服务。“这便于我们第一时间掌握制约项目推进的‘堵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面向相关‘疑难杂症’,统筹对接市、区两级部门,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审批格局。”据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郝代盛介绍,2024年以来,相关“会客厅”已接待项目咨询1100余次,服务项目300余个,办理审批近1300宗;通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张大为·工作室崂山区工作站,崂山区已为海信新研发中心三期、青岛啤酒年产100万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产基地项目等量身定制最优最短推进路径,助推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服务人性化,办事降成本
自6月份开业以来,山东头农贸市场周边居民的生活越发便利。然而,就在开业前几天,负责市场筹建的山东头社区党委书记辛晓东还在为商户们的办证工作而犯愁。“我们市场有70多家商户,要办80多个证照,如果商户自己跑手续,肯定赶不上试营业。”辛晓东说。
得到消息后,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第一时间启动审批快速通道,组建审批服务小分队,为商户提供套餐式、定制化审批服务。工作人员上门为商户们举行“证照集中办理暨政策答疑会”,现场为市场商户办理发放许可证照60余张,核查食品经营业户20余家。
通过优化线下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崂山区构建起以区、街道、社区三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为基础的“入户办”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入户办、帮办代办等服务。其中,通过发布65项“全域通办”审批清单,崂山区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家门口办”;通过发布首批120个周六预约服务事项,市民办理公安出入境证照、婚姻登记、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等民生高频事项不再需要请假。
“我们还在全省率先推出新设企业免费代办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优质中介机构,为企业群众提供全程跑腿代办服务,并免费刻制一套公章,打造“零成本”准入环境,以持续降低办事成本。”郝代盛表示,通过上线“免费代办”“公章刻制”微信端服务模块,崂山区实现企业群众手机“一键”下单,已累计惠及企业超过2.5万户,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1500万元。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崂山区以审批业务智慧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向人机交互、由经验判断向数据分析、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全国率先推出,并在崂山区先行先试的“企业简易注销社保联检改革”,就是崂山区聚焦机制创新,打造信息互联“数字通道”的一次生动实践。该项服务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通过拓展信息共享渠道,完善经营主体退出流程,既能帮助企业快速准入、便捷退出,还能保障职工社会保险权益。“着眼于跨部门信息共享需求,我们正持续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崂山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商事经贸负责人姜晓倩介绍,崂山区已在全国首创微信端企业开办智慧“一窗通”平台、企业登记档案“微查询”、企业简易登记社保联检等5项数字化审批举措,政务数据在行政审批、社保、医保、公安等部门间共享复用,80个高频事项全流程数字化审批。目前,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率已达到95%以上,通过数字化审批场景已受理各类业务4.2万余件。
围绕技术创新,打造智能审批“数字快车”。崂山区引入智能信息技术,识别关键登记要素,高效开展智能化登记。在全省首创食品经营许可“到期提醒+极简续证”改革,引入数字身份认证服务,针对有条件的许可证实现自动审批、极简续证,办事环节减少2个,申报材料减少5份,审批时限压缩至少3个工作日。
注重模式创新,打造快捷服务“数字高架”。崂山区还通过对数字资源跨层级、跨领域高效配置,拓展“免证办”在扫码取号、业务表单基础信息预填、证照材料免提交等场景应用,全市首创“鲁通码”便民服务应用模式,群众出示“鲁通码”即可完成个人身份信息采集,代替抽号、出示身份证及个人信息填写等流程,实现区、街道各类办事信息、“好差评”数据一平台归集。目前,已落地实施1000余个事项“免证办”,累计应用电子证照8000余次,应用“鲁通码”1.8万余人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青岛日报2024年10月11日1版
责任编辑:岳文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